所谓“兔儿爷”,就是塑成兔状的泥偶人,也有用布扎成的,或者用纸画成的,一般都是人首兔身。兔儿爷的面孔和身体都做成人的模样,只是比人多了两只长耳朵和一张三瓣嘴。也有的做成当官的模样,有的穿着铠甲,像个将军。有的做成骑老虎的模样,还有的稳稳坐在椅子上。
民间之所以供奉兔儿爷,就是因为玉兔捣药,可以确保祛病强身,长生不老。《京师乐府诗》中有一首诗,对人们为什么敬拜兔儿爷作了详细的说明:中秋分外月华明,领宴归来夜色清。不供嫦娥怜兔影,为侬捣药祝长生。
据传,兔儿爷起源予明末,那时的兔儿爷是一副庄严的模样,摆在香案上接受人们的祭拜。到了清代以后,兔儿爷变成了儿童手中的玩具,制作也开始精致起来。
朱元璋起义与八月十五杀胡人。相传中秋节吃月饼始于元代。元时,民族之间时常有纷争。那时,蒙古族统治中国,对其他民族实行异常残酷的压迫,对汉族的压迫尤其利害。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在朝廷严密管辖之下,传递信息十分困难,于是军师刘伯温想出一计,传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人饼内,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到了起义的那一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抗元之势势不可挡,不久就攻下了元大都。起义很快就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十分高兴,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他将传递信息的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并取名为“月饼”,此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下来。
在中国民间流传得更多的说法是“八月十五杀胡人”。元朝时候,汉人生活在鞑子(指鞑靼,古代汉族对北方各游牧民族的统称)的统治之中。为了防止人们反抗,统治者在各家各户都安插一个鞑子,监视每个住户。这些鞑子骑在汉人的头上作威作福,人们不胜其苦,便商量要怎么除掉他们。后来,商定在八月十五晚上一起动手杀掉鞑子。主意虽好,可是用什么办法才能通知大家呢?结果有人想出办法,把这个秘密约定写在纸条上,夹在月饼里面相互赠送。这个办法果然奏效,八月十五日大家齐心合力杀掉了鞑子。于是,八月十五吃月饼的习俗就传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