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改善土壤团粒结构的措施有哪些?

2024-05-21

有团粒结构的土壤,松紧适度,通气保温保水保肥,扎根条件良好,能够从水、肥、气、热、扎根条件等诸肥力因素方面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要求,能使作物“吃饱、喝足、住得舒服”,从而获得高产。

那么,创造团粒结构的措施有哪些呢

一、深耕与施肥

深耕与施肥

深耕施肥对创造团粒结构的作用很大。耕作主要是通过机械外力作用,使土破裂松散,最后变成小土团,但对于缺乏有机质的土壤来说,深耕还不能创造较稳固的团粒结构。因此,必须结合分层施用有机肥,增加土中有机胶结物质。

为了增加土与肥的接触面,使土肥相融,促进团聚作用,应尽量使肥料与土壤混合均匀,同时必须注意要连年施用,充分地供应形成团粒的物质基础,这样才能有效地创造团粒结构。

二、正确耕作

正确耕作

对土壤进行合理耕作,可以创造和恢复结构,耕、耙、耱、镇压等耕作措施,如进行得当都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但进行不当也会产生不良效果,如过分频繁镇压和耙耱,会使土壤结构破坏。一般来说,较黏重的土壤多耙,会对改善土壤结构起良好作用。

三、合理轮作

合理轮作

正确的轮作倒茬能恢复和创造团粒结构。不同作物有不同的耕作管理制度,而作物本身及其耕作管理措施对土壤有很大的影响,如块根、块茎作用在土中不断膨大使团粒结构机械破坏,而密植作物因耕作次数较少,加之植被覆盖度大,能防止地表的风吹雨打,表土也比较湿润,且根系还有割裂和挤压作用,因此有利于结构的形成。

因此,应根据不同作用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合理轮作倒茬,以维持和提高土壤的结构,达到既用地又养地、不断提高土壤肥力的目的。

四、合理灌溉、晒垡和冻垡

灌溉方式对结构影响很大,大水漫灌由于冲刷大,对结构破坏最大,且易造成土壤板结;沟灌喷灌或地下灌溉较好些。另外灌后要及时疏松表土,防止板结,恢复土壤结构。充分利用晒垡和冻垡干湿交替与冻融交替对结构形成的作用,可以使较黏重的土壤变得酥脆。

五、应用土壤结构改良剂

近几十年来一些国家曾研究用人工制成的胶结物质,改良土壤结构,这种物质叫作土壤结构改良剂或土壤团粒促进剂,其团聚土粒的机制是由于它们能溶于水,施入后与土壤相互作用,转化为不可溶态而吸附在土粒表面,黏结土粒成为有水稳性的团粒结构。

与《创造、改善土壤团粒结构的措施有哪些?》相关的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