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土壤结构?
自然界中各种土壤除质地为纯砂外,各级土粒很少以单粒状态存在,而常常在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土粒相互团聚成大小、形态和性质不同的团聚体,这种团聚体称为土壤结构,或叫土壤结构体。
土壤结构影响着土壤水、肥、气、热的供应能力,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土壤肥力水平,是土壤的一种重要物理性质。
二、土壤结构有哪些类型?
土壤结构类型的划分,主要根据结构体的大小,外形以及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划分的。常见的土壤结构有以下几种类型:
(1)块状结构
土粒胶结成块,近立方体形,其长、宽、高三轴大体近似,边面不明显,大的直径大于10cm,小的直径为0~10cm,俗称之为“坷垃”。直径在5cm以下时为碎块状、碎屑状结构。块状结构在土壤质地比较黏重而且缺乏有机质的土壤中容易形成,特别是土壤过湿或过干耕作时,最易形成。
(2)核状结构
结构体长、宽、高三轴大体近似,边面棱角明显,较块状结构小,大的直径为10~20mm或稍大,小的直径为5~10mm,多称之为“蒜瓣土”。核状结构一般多以钙质与铁质作为胶结剂,在结构面上往往有胶膜出现,故常具水稳性,在黏重而缺乏有机质的底土层中较多。
(3)柱状结构
结构体的垂直轴特别发达,呈立柱状,棱角明显有定形者,称为棱柱状结构,棱角不明显无定形者称为圆柱状结构,其柱状横断面直径小于3cm到大于5cm,一些土壤的底土层中常有柱状结构出现,多称之为“立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