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温周期现象?温周期现象名词解释

2024-05-19

自然环境的温度有季节的变化和昼夜的变化。一天中白天温度高,晚上温度低,植物生长适应了这种昼热夜凉的环境。白天有阳光,光合作用旺盛,夜间无光合作用,但仍然有呼吸作用。如夜间温度低些,可以减少呼吸作用对能量的消耗。

因此,一天中有周期性的变化,即昼热夜凉,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有利。植物适应这种周期性的变化,并通过遗传成为其生物学特性,这种现象即为温周期现象。

什么是温周期现象

保持适当的昼夜温差不仅能促进农作物的生长,也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积累,改善其品质。昼夜温差有一定的范围,热带地区生长的植物,昼夜温差较小为3~6℃;温带地区生长的植物,昼夜温差为5~7℃;沙漠或高原地带,昼夜温差较大,为10℃或者更多。

昼夜温差变化也影响着二年生农作物的开花与产品器官的形成。二年生农作物中冬性较强的品种,在温差大的地区种植,叶球产量高;而易抽薹的萝卜,在昼夜温差大的高原地区栽培,常会使萝卜造成未成熟抽薹的现象。

温周期现象名词解释

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都有适宜的温度范围,过高过低的温度都会对农作物产生伤害,严重者可致死。低温可引起植株生长迟缓或停止,还能引起茄果类农作物的畸形花、畸形果,影响瓜类农作物的雌、雄花比例和果实发育。

高温会导致果实“日灼”、落化落果、雄性不育、生长瘦弱等。如番茄在开花初期遇到短期高温(40℃每1小时以内),对产量影响不大,但是长时间高温(40℃持续10小时以上),就会大大降低坐果率。

与《什么是温周期现象?温周期现象名词解释》相关的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