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灰霉病又称白斑叶枯病,俗称白点病,是由葱鳞葡萄孢菌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韭菜上的病害。韭菜灰霉病常常造成韭菜叶片枯死,韭菜湿腐、霉烂,严重时减产30%以上。
一、韭菜灰霉病发病症状
灰霉病是韭菜最主要的病害。开始在叶片上产生白色至灰色的斑点,后扩大成梭形或椭圆形病斑,湿度大时,病斑表面生有灰褐色稀疏霉层。
严重时,病斑连成片,致使半叶或全叶枯死,病部表面密生灰色霉层。在枯死部可见到圆形或不规则形黑色的小菌核。
二、韭菜灰霉病发生条件
韭菜灰霉病与棚内温度、湿度密切相关 病菌传播的适宜温度为15-30℃,菌丝生长适宜温度是15-21℃,高温时产生菌核。相对湿度为85%,相对湿度在95%以上时发病严重,低于60%发病较轻或不发病。
三、韭菜灰霉病防治方法
注意与非百合科蔬菜实行2年以上轮作。种植抗病品种,保护地栽培要加强通风透光,适当控制灌水,不宜大水漫灌,及时清洁田园,彻底清除散落的韭菜叶,可减少病菌在田间的传播。
保护地栽培时,在发病初期可使用烟雾剂熏蒸,如10%速克灵烟剂,或15%腐霉利烟剂,傍晚密闭烟熏,隔7天熏一次,连熏4~5次。
喷雾防治时,可选用50%利霉康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万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4~5次。
应注意的是,喷药时必须选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