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油菜早发壮苗主要技术防治(2)

2015-06-21

(三)抗旱排渍

我国冬油菜区冬季少雨尤其是黄淮区和长江中游,秋冬多干旱,因此有“冬水是油菜的命”的农谚。当土壤相对湿度(即田间最大持水量)低于70%时,下部叶片发红,全株暗绿无光泽,或中午叶片萎蔫,就应立即灌溉,抗旱促早发。旱情较轻时,可结合施提苗肥,带肥浇水抗旱。干旱较重时,可进行沟灌。要求水面略低于畦面,让水逐渐渗入土中,待畦面尚有少量干土垡时,立即排出沟中余水。灌水次数应根据苗情和土壤质地而定,沙质土壤保水性能差,渗漏较多,可适当多灌;粘土保水性能好,可适当少灌。也视地区条件而定,如关中黄淮区冬油菜产区,在秋冬和返青后先后要灌水5~6次以上。长江中游秋旱冬干季节,要灌水2~3次以上,灌水的时间应在无风的傍晚和清晨开始,特别是高温季节,避免在热天下午灌水。灌水时切忌大水漫灌和浸水过久,以免菜苗受淹.土壤板结,影响根系发育,形成僵苗不发。

在秋雨多的地区和年份,要注意清沟排渍。降低地下水位,保证三沟(厢沟、中沟、围沟)沟沟相通,做到雨住田干。如在华东地区,采取“窄畦深沟”的措施降低地下水位,可以增加土壤通气性,使根系发育良好,吸收力增强,促进油菜壮苗早发。

(四)中耕松土

中耕松土应掌握早松土,勤松土的原则,并配合施肥、培土壅根等措施。中耕松土的时间和次数、深度,应根据油菜生长情况、土壤状况、气候特点和杂草生长情况而定。对直播油菜,一般在全苗后出现两、三片真叶时结合间苗追肥进行第一次中耕(间苗?追肥?中耕),至四、五片真叶后,结合定苗追肥第二次中耕(定苗?追肥?中耕),此后在低温来临之前再中耕一次。对移栽油菜,应在幼苗移栽返青后结合追肥进行第一次中耕,以后在冬前再进行1~2次中耕。此外,在每次灌水和降雨后,也应适时中耕松土。中耕深度宜先浅后深,避免伤根过多,即第一次中耕浅,第二、三次中耕深。水田油菜的中耕可稍深。旺长油菜的中耕也应适当加深,以切断部分根系,控制地上部分生长,使旺苗变壮苗。但在干冻年份和地区,为了防冻保湿,一般不宜在严冬进行深中耕。中耕松土时,一定要注意培土壅根,以增加油菜抗寒力。

与《促进油菜早发壮苗主要技术防治(2)》相关的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