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脱毒马铃薯,是指采用生物技术手段脱除马铃薯植株体内已经侵染的各种病毒后而获得的不带任何病毒的马铃薯种薯。那么,马铃薯为什么要进行脱毒呢?
一、马铃薯脱毒种薯的获得过程
脱毒种薯的获得过程是:将被侵染的薯块催芽播种,在幼苗3-5厘米时将其从基部剪下,去掉叶片,经彻底消毒灭菌后在解剖镜下(无菌条件)挑取0.1-0.2毫米大小的茎尖生长点,并立即置于适宜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3-4个月后即可长成一棵新的植株。
新长成的植株是否带病毒,还需经过病毒检测方能确定。将经检测确认不带任何病毒的小植株保留下来,通常称之为脱毒试管苗。
然后对脱毒试管苗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繁殖,当获得足够的无毒试管苗后,将其移栽到防虫温室或网室内生产“脱毒微型薯”。微型薯再经2-3代隔离繁殖,即为优质的生产用脱毒种薯。
二、马铃薯为什么要进行脱毒
这与马铃薯是一种无性繁殖作物有关。所谓无性繁殖,是指其“种子”来自植株营养体的一部分,而不是开花授粉坐果后产生的真正种子。对马铃薯来说,用作种子的那部分植株营养体就是块茎,即通常说的薯块。
马铃薯的块茎实际上是植株茎的一种变态,它是一个缩短变粗了的茎,具有茎的特征特性。因为块茎具有“腋芽”,所以条件适宜时就可萌发产生新的植株。因而块茎可用作“种子”来进行生产。
马铃薯植株在生产过程中易受多种病毒的侵染,病毒侵染进入植株叶片后,利用叶片提供的营养物质进行自身的增殖,在叶片中形成大量病毒颗粒,叶片中的病毒颗粒随植株体内的汁液运转到植株的各个部位。
研究表明,植株生长快的部位运转来的病毒量就多。例如,新生长的块茎及新生叶片病毒含量都较高。一般来说,植株感染病毒后5-14天,病毒就可到达块茎。在感染病毒时植株越小,病毒到达块茎所需的时间越短,从而使块茎带有病毒。
如果用这种带毒块茎作种薯,播种出苗后病毒可直接从块茎中运转到新生的茎叶中,使茎叶产生病毒症状,而且这些病毒还要继续在叶片中增殖,同时向新形成的块茎中运转。这样年复一年,植株及块茎中的病毒含量越集越多,最后使种薯丧失种用价值,使得一个优良品种无法再在生产中发挥作用。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种性退化,为使一个本来非常优良而现在退化了的品种重新在生产中发挥作用,就必须想办法将已经侵染进植株体内的病毒全部排除出去,使之恢复原来的生长发育特性,这个过程就是脱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