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45-55天,白色菌丝长满整个栽培袋时,可转入子实体阶段管理,此期是决定产量及质量的关键时期,要严格控制环境条件,精心管理,促进子实体的形成和生长。这时管理中需要注意六点:
1.催菇。菌丝长满培养料后,要使其正常出菇达到理想的产量和质量,还要进行催菇。具体方法是:搔菌、降温和增湿。所谓搔菌就是将栽培袋口打开伸直,用消过毒的镊子或铁刷将接种块去掉。经过搔菌,子实体形成多而且整齐。经过搔菌后,应把温度降到10-12℃促进原基形成,同时要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左右,太低不利于大量菇蕾的发生,太高会给后期病害发生带来隐患,湿度不足时用超声波加湿器加湿。为了更好的保湿,可在栽培袋口上覆盖一层报纸,每天喷水2-3次。喷水要细,不能使报纸上积水,保持潮湿即可。一般经催菇3-5天后,料面上就会出现大量米粒状的菇蕾。
2.温度控制。金针菇属低温型菇类,耐寒性较强。子实体形成和生长的温度范围为5-18℃,在10-15℃时对于实体形成最为有利,低于8℃时子实体生长缓慢,高于18℃时子实体很难形成。总之,金针菇适合低温条件,在较低温度下十出菇整齐,菌柄长,产量高。
所以子实体原基形成后,要严格控制温度。室内温度最好控制在10-12℃。温度低于8℃时,子实体生长缓慢。但菇品质较好。温度高于15℃时,子实体生长迅速,极易开伞形成劣质菇。控制温度是通过揭盖草苫和通风换气进行的。冬季温度很低时,可以用增温设备,但注意煤烟等废气不能放到棚室内。
为了使出菇整齐,往往还要经过一个抑蕾或均育阶段。袋栽金针菇在割袋入出菇房后,应将温度降至8℃2-3天,使细嫩原基迅速吹干。待原基吹干变黄后,将温度调为12-15℃,促进原基再生,当再生原基形成后,将温度控制在6-9℃至子实体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