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粉病为草莓常见病害,露地栽培发生较少,保护地栽培中广泛发生。我国东北地区,白粉病发生严重。
(1)草莓白粉病的发病症状
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果实、果梗,叶柄、匍匐茎上很少发生。被害叶片发生大小不等的暗色污斑,随后在叶背斑块上产生白色粉状物,后期呈红褐色病斑,叶缘萎缩、枯焦,叶向上卷曲,呈汤匙状。花蕾、花感病后,花瓣变为红色,花蕾不能开放。
果实早期受害时,幼果停止发育、干枯;后期受害,在果面上形成一层白色粉状物,果实停止膨大,着色变差,失去商品价值。受害严重时整个植株死亡。温室内发病严重。
(2)草莓白粉病的发生规律
白粉病在整个生长季可不断发生。真菌生长后期,形成黑褐色子实体越冬,也可在植株上以菌丝体越冬。
病原菌主要靠空气传播,在15~25℃的气温条件下蔓延很快。病原菌孢子活动的适宜温度为20℃左右,低于5℃和高于35℃均不发病,属于低温性病菌,在盛夏高温季节发病较轻。
干燥及高湿的条件下都可造成病害蔓延。但病原孢子在有水滴的情况下不能发芽。降雨可抑制孢子飞散,而在晴天午后大量飞散传播。
(3)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
宝交早生、哈尼、群星等品种对白粉病有较强的抗性;春香、达娜、丽红均不抗此病。
②实行轮作换茬
宜与豆类、瓜类、十字花科蔬菜轮作,小麦较好,茄科作物与草莓有共同的病害,不宜轮作。培育壮苗,合理密植。
③加强栽培管理
注意园地、保护地的通风条件,雨后及时排水。合理施肥,施足基肥,以腐熟有机肥、磷肥为主;合理追肥,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忌偏施重氮肥。
④减少病源
冬季清园,烧毁病叶。及时摘除贴在地面上的老叶及病叶、病果,并集中深埋。初期发现发病中心,可将病叶剪除烧毁。在发病重的地区,采收后全园割叶,然后喷药。日光高温土壤消毒。
⑤生态防治
调控棚室湿度,采用起垄双行移栽与全膜覆盖技术,有利提高地温,增强光照,降低棚内空气湿度。膜下滴灌、适时通风也能降低棚内的湿度,可有效避免棚膜积水或滴水,减少发病。把握好科学用水、宁干勿湿的原则,做到小水勤灌,切勿漫灌。冬季棚内灌水可在上午进行,灌水后先提高棚温,后调节放风量,以防棚内湿度过大,一般上午11点左右通风降温降湿,下午4点左右盖棚保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