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等鞭金藻为例,D形幼虫期日投喂量为5000-15000个/毫升,壳顶期为15000-30000个/毫升,分6-8次投喂,附着变态后饵料要逐日增加,以满足稚贝生长需要。
4、选优
由于牡蛎幼虫发育的同步性较差,在生产上将大小整齐、游动活泼的优质幼虫选出集中培育是必要的。牡蛎幼虫有上浮习性,并有趋光性,因此可用拖网将中上层的幼虫选入另池培育。也可采用虹吸法,用较大网目的筛绢将个体较大的幼虫选出进行培育。
5、充气与搅动
在幼虫培育过程中均可充气,这可增加水中的溶解氧,使饵料和幼虫分布均匀,有利于代谢物质的氧化。无条件充气,可每日搅动4-5次,一般充气加搅动为好。
6、倒池与清底
由于残饵、死饵及代谢物质的积累,死亡的幼虫、敌害和细菌的大量繁殖,氨态氮大量贮存,严重影响水的质量和幼虫发育,因此在育苗过程中要倒池和清底。
倒池采用拖网或过滤方法,每3-4天倒池一次,两次倒池之间用清底器清底。
四、采苗技术要点
牡蛎幼虫在水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浮游生活之后,便要固着下来变态成稚贝,此时便可投放采苗器采苗。
1、采苗器种类
适合作牡蛎幼虫附着基的材料有很多,如牡蛎壳、扇贝壳、蚶壳、塑料板(盘)、包装带等。
近几年最常用的是扇贝壳,尤其是海湾扇贝壳。因为海湾扇贝壳来源方便、处理简单、附苗效果好。
一般使用前只要把壳上的闭壳肌及附着物除去,用有效氯5-10毫克/升的次氯酸钠浸泡4-5小时,然后用过滤海水冲净即可。投放之前,再用10-20毫克/升青霉素处理0.5小时以上。
2、投放时间
由于牡蛎幼虫发育的同步性较差,同批幼虫大小差异显著,所以采苗前应选优一次,将健康、整齐的大个体幼虫集中选入另池采苗,约40%的幼虫出现眼点后,即可投放采苗器。
3、投放方法
贝壳可串联成串后垂挂于池中,一般投放量为5000壳/米3左右。
4、采苗密度
以0.25-0.5个/平方厘米稚贝为宜,一般每壳附苗10个即可,为防附苗密度过大,可将密度较大的幼虫分为多池采苗,或者多次采苗,并将附着基分批投放及时出池。
五、稚贝培育
幼虫附着变态后即成为稚贝。这期间需加大投饵量及换水量,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同时,要逐渐降低水温,增加光照,使室内环境逐步与外界自然环境一致。
稚贝生长较快,壳长日增长达100微米以上,一般在室内培育7-10天即可出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