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进行剌参浮游幼虫选优 幼虫培育密度为多少

2022-07-14

刺参胚胎发育至原肠后期幼虫即破膜而出,进入浮游幼虫发育阶段并变态为稚参,从而结束浮游幼虫阶段。人工育苗期间培育工作如下。

一、初期耳状幼体选优方法

清除孵化池(槽)底的畸形或不健壮幼虫、死亡胚体及其他污物,不至于使健壮幼体流失,这一过程称之为选优,方法主要有虹吸、浓缩、拖网三种。

怎样进行剌参浮游幼虫选优

1、虹吸法

用虹吸方法将需要数量的幼虫,由蓄养池内虹吸至培育池。虹吸前,培育池内应预先注入布满整个池底的过滤海水,以免幼虫移入培育池内与池底磨擦受伤。

另外,在整个虹吸过程中,应不断轻轻搅动水体,使幼虫分布一直处于均匀状态,这样移入的幼虫数量较准确。

2、浓缩法

就是孵化池内含有一定数量幼虫的水体,用虹吸方法通过网箱的使水外溢,此时幼虫滞留浓缩于网箱内。网箱的形状和大小,可根据育苗场或育苗池的条件灵活掌握。

一般可选用200目筛绢或者NX79号、NX103号筛绢,网箱需要放在塑料(玻璃钢)水槽内,网箱上沿要高于水槽的上沿。

具体操作过程中,要不断地搅动孵化池水,使幼虫分布均匀。同时,幼虫池水面与浓缩网箱水面高度差不应过大。

另外,还应随时用玻璃烧杯取样,观察网箱内幼虫的密度,及时将幼虫从网箱内舀出移入培育池。

3、拖网法

一般采用特制的拖网,具体操作时,用网在池上表层拖或者推。

拖或推动作要缓慢轻悠,使幼体密聚于网中,将网口轻轻提起,稍离水面,然后将网内幼虫带水移到预先准备好的水槽内,如此反复进行多次。当观察池内幼虫基本上没有后,即可停止。

密聚于水槽内的幼虫,计数后即可按照预定的幼体培育密度和数量,分移到各培育池内。

二、耳状幼体培育密度为多少

耳状幼体培育密度,是指初耳幼虫入池培育时的密度,即每毫升水体内所含初耳幼虫的个数。

在静水条件下,耳状幼虫在水中的分布不均匀,幼虫过多密聚,容易互相粘连成团,下降到池底而死亡,从而败坏水质。因此,初耳状幼体培育密度必须严加控制。

培育密度适宜,幼虫生长、发育正常,变态率、成活率均较高。

与《怎样进行剌参浮游幼虫选优 幼虫培育密度为多少》相关的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