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种植水稻,有一批符合标准的壮苗是增产的基础。那么,水稻壮秧的标准是什么,有哪些增产作用呢?
一、水稻壮秧的标准
因育秧方式、秧龄、品种不同,壮秧的标准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壮秧包括以下3个指标:
(1)形态指标。一是叶片宽大、叶鞘较短、苗茎粗扁,即所谓“扁蒲秧”;二是叶色青绿、不浓不淡,无虫伤、病斑,绿叶多、枯黄叶少;三是根系发达、短白根多。
(2)生理指标。一是光合作用能力强、体内储藏的营养物质丰富,充实度(干物重/苗高)高,百苗干重大,一般小苗在5g以上,大苗在7g以上;二是碳氮比协调,一般大苗在14左右,中苗在10左右;三是秧苗的束缚水含量较高、白由水含量较低,一般要求束缚水含量在30%以上。
(3)栽后生长特性指标。一是发根力强;二是植伤率低,返青快、分蘖早。水稻的秧田期占全生育期的1/4-1/3、营养生长期的1/2,因此,培育壮秧是水稻高产的基础。“秧好一半禾”充分说明培育壮秧对夺取水稻高产的重要作用。
二、水稻壮秧的增产作用
(1)生理活性高,有利于早发。健壮的秧苗在秧田期就具有旺盛的生活能力,体内碳、氮等营养元素含量高,而且比例适宜。移栽之后,表现出较强的发根能力,返青快,出叶迅速,分蘖早,有明显的早发优势,而且可以促进早熟,有利于争取季节。
(2)有利于高产群体的形成。壮秧的秧田分蘖多,栽后又能早生快发,因而低节位分蘖多,不仅有利于保证足够的穗数,保证大穗的形成,而且有利于构建良好群体,促进有机物的合成和有机物向穗部的转运,形成“前期发得起、中期稳得住、后期不早衰”的高产群体。
(3)壮秧的适应性和抗逆力较强。在盐碱地、冷浸田,或者在移栽后遇到寒潮低温、高温干旱等不良气候时,瘦弱的秧苗容易出现枯叶、僵苗,甚至死秧,而壮秧因为体内储藏的养分丰富,生命力强,受害一般较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