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芪味甘性温,宜于气虚阳微患者。若表实邪盛,湿毒内蕴,气机壅滞,痰食郁结,疮疡肿毒初起以及其他阳证和实证,均不适宜用黄芪。
2.黄芪适用于脾胃虚弱的食欲不振者,若因饮食过多而引起食积证的食欲不振者不宜用黄芪。
3.注意生黄芪与炙黄芪的区别应用。生黄芪多用于固表、托疮、利水;蜜炙黄芪多用于补中益气。
4.黄芪中含糖类及淀粉类较多,应注意防潮、防蛀、防霉,应放置于阴凉干燥处保存。
【传说趣事】
1.黄芪名称的缘由:相传古时有一位名老中医,名叫戴糁.擅长针灸,为民解除疾痛,受到老百姓的称赞。他为人厚道,待人谦和,一生乐于救助他人,后因救坠崖儿童而献身。老人形瘦,面黄肌瘦,人们以尊老之称而敬呼之“黄耆”。老人去世后,人们为纪念他,便将老人墓旁生长的一种味甜,具有补中益气、止汗、利水消肿、除毒生肌作用的草药称为“黄芪”。
2.黄芪的别名称“王孙”:唐代诗人王维在《山中送别》诗中的诗句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这里的“王孙”并非指人,而是指一味中药——黄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