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害怕强光,喜阴湿环境,有昼伏夜出的习性。白天多栖息在阴暗、潮湿、疏松、多腐殖质的泥洞野草丛中或树下,傍晚后至夜间爬出来寻食、交配和繁殖,有时在白天,下雨后和阴湿天气,尤其在梅雨季节多于阔叶树丛中活动。爬行时将身伸出壳外,遇敌时则头身均缩入壳内。
它的食性很广而杂,主要用齿舌舐食柔嫩多汁的植物根、茎、叶、芽、花和各种瓜果皮。蜗牛摄食量大,相当于自身重量的一半,被蜗牛食害的植物,不久即渐渐枯死。故蜗牛为农业害虫。在人工饲养成螺,除含碱较多的植物外,几乎一切绿色植物和吃剩的米饭、猪饲料等均可当作饲料。刚孵化出来不久的幼蜗牛多摄食腐败植物。
蜗牛对气温和湿度非常敏感。生长活动所需温度为17~30℃,繁殖适温为22-30℃;最适宜的温度为20-28℃之间,生活所需的空气相对湿度为75%-95%;最宜相对湿度为65%-85%。温度过高过低或土壤过于过湿都对蜗牛的活动不利。褐云玛瑙螺在气温36℃时,开始避开向阳处,躲到凉爽地方隐蔽。高于40℃时,会出现夏眠,超过45℃会热死,而气温低于14℃,开始逐渐分泌黏液堵塞壳口,不食不动进入冬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