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鸭饲养及管理要点:饲喂、温度、饲养密度等

雏鸭自我生存能力较低,完全靠养殖者创造条件来满足其生理需要。这期间如饲养管理不当,则死亡率会很高,导致养殖的失败。今天我们就聊一聊雏鸭饲养及管理要点:饲喂、温度、饲养密度等

1、饲喂雏鸭要适当

饲喂雏鸭要适当

雏鸭的饲料要求易消化,营养全面。开食时间一般在雏鸭出壳后24~36小时。开食前应先饮水,最好饮温水。开食可用小鸭全价颗粒饲料,15天后只需白天饲喂,每天饲喂3次。随着雏鸭长大,应将水槽和料槽的距离加大,可以节约饲料并减少对饮水的污染。

2、掌握合适温度

掌握合适温度

雏鸭御寒能力弱,需要外界温度稍高些,一般出壳后1~3日龄为28~30℃;4~6日龄为26~28℃;7~10日龄为24~26℃。随着日龄的增加,室温可逐渐下降,至4周龄时,可以常温饲养,但温度一定要平稳,切忌给温忽高忽低。

3、饲养密度要合理

饲养密度要合理

饲养密度应根据雏鸭的日龄、季节和环境条件等灵活掌握。密度过大,鸭群拥挤,于扰活动,采食、饮水不均,影响生长发育,鸭群的整齐度差,且易造成大肠杆菌、传染性浆膜炎等疾病的传播,死淘率增高。密度过小,不易于温度供给,房舍设备利用率低,生产成本较高。建议饲养密度如下:

网上饲养:1周龄40~50只/平米;2用龄20~25只/平米;3周龄10~15只/平米。

地面平养:1周龄20~25只/米“;2周龄10~15只/平米;周龄6~10只/平米。

4、适当通风透气

适当通风透气

可采用自然通风和强制通风,但一定要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进行充分地通风换气。

与《雏鸭饲养及管理要点:饲喂、温度、饲养密度等》相关的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