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茄”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2015-02-03

“烂茄”是菜农对灰霉病、棉疫病、菌核病的统称。在冬春季节,大棚茄子烂茄以灰霉病为主,菌核病为辅,两者常交叉发生。主要症状为该病主要危害小果和青果,也可危害叶片。果实受害一般先侵染残留的花丝花托,然后向果实和果柄发展,从而致使果皮变成灰白色软腐,发病后期在果柄处长出大量灰白色霉层,以后果实失水僵化。但发病条件多以低温多湿为适宜,最适温度为23℃,最适湿度为95%,冬春大棚、温室、低温、光照不足或-周以上连续阴雨天气,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蔓延。

目前,根据笔者对永嘉县枫林镇湖西、洋山头、包岙等大棚基地的调查发现,近80%的茄棚发生程度不等的“烂茄”病,严重的茄棚有40%的植株发病,通常发病率在15%左右,估计减少在20%左右。

现阶段气象条件主要特点是连续阴雨,气温回升不稳定,并不能排除倒春寒的可能性。针对此特点,对目前的大棚茄子提出如下防治意见。

一、防治原则  对“烂茄”的防治,应以防为主,综合防治。以农业防治为主,公学防治为辅。做到早防、早治、根治。

二、农业防治

1、开沟排水,避免田间积水,一般不干不灌水,必要时穴灌或灌跑马水。地势较低的田块更要做好排水管理。

2、覆草压水  在空气相对湿度超过90%的茄棚,畦宽内要覆盖5公分以上的稻草或其他作物秸秆,有效抑制水份的上升,减少空气湿度。

3、适当延长开棚时间   白天平均气温高于15℃时,可以提早开棚时间,延迟关棚时间。开棚时间可以提早到早上7时,关棚时间可以推迟到4时。这样可以通过延长通风时间,有利于排湿。但同时也要注意茄子的生长情况。

4、整枝、打叶、摘除烂果  一般情况下,摘除“门茄”以下全部侧枝及叶片。其他叶片以不相应遮荫为原则进行及时充分摘叶,加强植间通风,减少病害发生。及时摘除烂果,安全处理烂果。对摘除的叶片与烂果应做到到远离茄棚、远离灌溉水,集中焚烧或深埋,杜绝病菌再次侵染。有条件的菜农,可在大棚设置生石灰消毒带,可有效地防止带病入棚。

与《“烂茄”的发生与防治技术》相关的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