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注意的是,本次调研样本仅集中在中大型奶牛牧场,对于中国牧场整体而言,饲喂效率仍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
降本、环保“一举两得”
调查结果表明,科学合理的提高饲料利用效率,不仅可以提高产奶量,降低奶牛养殖生产的饲料成本,还有助于改善动物健康与福利,并优化生鲜乳品质,带动和促进整个奶业的发展。
随着规模化牧场成为奶业发展的主要趋势,规模化牧场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愈发不容忽视。我们可以通过改善饲喂效率提高对日粮氮的利用效率,减少奶牛养殖环节的氮、磷和甲烷的排放,同时开发生物质综合利用技术,对奶牛产生的粪污处理加工,变废为宝,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关于土地对畜禽粪便氮磷的承载力的标准,国内外不少学者进行了研究。20世纪90年代,欧盟各成员国通过了新的环境法,规定了每公顷动物单位(载畜量)标准、畜禽粪便废水用于农用的限量标准和动物福利(圈养家畜和家禽密度标准)。在此背景下,欧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管理规定、生态补偿标准等,涵盖了生态环境、食品质量安全、动物健康及福利标准各个方面,将与畜禽养殖业挂钩的每个环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作为欧盟第三大奶业国家的荷兰,以奶牛场为例,养殖场建立了奶牛的信息档案,掌握了每头奶牛的生长习性、生理特征,按照分析结果,设计饲养、活动、挤奶的管理时间和程序,实现了奶牛的最优化饲养,提高了饲料转化效率和动物饲养效率,间接地降低了养殖场污染物的产生量,达到源头控制的目标。
对于同样面临着畜禽养殖粪污治理压力的我国来说,荷兰在清洁生产技术政策、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污染防治管理政策等方面的先进理念和经验,都可为我国提供重要借鉴。中荷奶业发展中心已经陆续投入科研资金,联合中荷双方专家,进行粪污处理专项的课题研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心的科研团队会与国内同行,大力发展“种养结合”以及其他因地制宜的模式,一起努力实现中国奶业的“环境和谐”和可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