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移栽后要及时加强大田前期管理,确保秧苗返青成活,促进增加早期分蘖,保证幼穗分化时有足够的有效分蘖数。水稻移栽后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如下:
一、稻田水的管理
1、浅水灌溉或间歇灌溉
水稻插秧后,由于根系吸收水肥的能力较弱,此时,外界气温高、风大,叶片的蒸腾作用比较大。
因此,插秧后,应立即建立水层,一般灌苗高的1/2~2/3深水,以不淹没秧心为好。这样不但可以防止叶片的蒸腾失水造成干枯,而且也可防止低温秧苗受冻,起到以水护苗的作用。
水稻返青后,应把水层控制在3~5公分浅水,有利于提高水温、地温,促进秧苗早分蘖、快分蘖。
2、晒田要点
晒田不但可以控制无效分蘖的生长,而且可以增加土壤的通气能力,达到壮根壮秆、抗倒伏的作用。
当田间茎数达到计划茎数的80%时(6月末到7月初),也就是水稻接近有效分蘖终止时,要对长势过旺、较早出现郁闭、叶黑、叶下披、不出现“拔节黄”及土质黏重、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块,要撤水晒田5~7天,相反则不晒,改为深水淹。
晒田至田面发白、地面龟裂、池面见白根、叶色褪淡挺直为度,这样对水稻植株可起控上促下,促进壮秆的作用。
3、增温灌溉
由于白天灌水会降低稻田的水温、地温,影响水稻的生育,导致蘖数不足、生育延后。因此,灌水应当在日落前1~2个小时到日出后1~2个小时之间进行。
特别是井水灌溉的稻区更应注意,不仅要昼停夜灌,而且要采取如设晒水池、延长灌水渠、加宽进水口、表层水灌溉等增温措施,防止或减轻水温低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4、防止漏水
水田池埂应经常检查,防止漏水。漏水会造成除草剂效果差和影响水稻正常生长,施肥后的肥水流入其它稻田,导致别的地块贪青,而该稻田又长得不好。
另外还会加深其它稻田水层,引起池埂连锁毁坏等。因此,水稻插秧后,要经常检查修补池埂。
二、水稻分蘖肥的施用
水稻返青后需肥量逐渐增加。此时,由于温度一般仍较低,土壤中的养分释放得少,又由于基肥是全层施,根系多分布于表层土中,因此,养分供应不足,应及时施用分蘖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