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害杜鹃花的病害很多,常见的有立枯病、黄化病、叶斑病、根腐病和失绿病等。下面我们介绍一下它们的防治方法,供参考。
一、立枯病
多数发生在苗床上,为害时使幼苗从根到根茎部位变为褐色,以后变为深褐色。严重时,韧皮部腐烂,木质部外露,根呈黑褐色腐烂,使幼苗地上部叶片枯黄甚至全株死亡,但不倒伏。
二、黄化病
黄化病是一种生理病态,引起这种病态的主要原因是:1、土壤偏碱;2、土壤缺铁和钾。
发现叶片发黄,可喷洒0.2%-0.3%的磷酸二氢钾,或者在生长期施以0.5%的硫酸亚铁,以防止生理性黄化;对养护不当所引起的黄化,应适当遮阳,节制浇水,注意通风,选用疏松、排水良好的培养土。发现黄化主要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措施。
三、叶斑病
杜鹃花的叶斑病是常见的病害。为害初期叶上产生紫红色小斑点,后期病斑中部呈灰白色,上着生小黑点使叶片脱落。5月中旬、9月上旬和11月上旬是发病高峰时期。
在花后的5月至8月下旬间每隔2周喷施1次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20%粉锈宁4000倍液或50%代森锰锌500倍液,可以控制此病的发展。
四、根腐病
根腐病是由霉菌疫霉菌引起的,通常对植物的生长影响是致命的。初期症状包括小黄叶或紫色叶和脱落。
在随后的季节里,茎长得更少、更小,受感染的植株继续缓慢衰亡,疫霉菌是一种难以控制的土传真菌,化学处理通常效果不佳。
建议应该避免浇水过多,控制并减少根系腐烂的机会,不给根腐病发作的机会。
五、失绿病
杜鹃的失绿病常使其绿叶均匀地褪去绿色,叶色变浅。先是嫩叶缺绿,叶肉变黄。严重时叶片变白,叶脉也变黄,叶片两侧中部或叶尖出现焦褐斑等坏死组织,逐渐扩大使叶片脱落。
此病的发生主要是土质碱性缺铁而引起。出现此症状时,及时对植株喷施0.2%-0.5%硫酸亚铁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