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狼尾草(pennisetumamericanuml.)原产南非,其株高和象草相匹敌的一年生草本。至少在2000年前在东非、中非、印度的干旱地区已作谷物栽培。在16世纪中叶从印度传入欧洲的比利时,1850年引入美国,主要在干旱地区栽培,作为伺料作物代替苏丹草和高梁。近10多年来,我国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中心,作为饲料栽培的面积在逐步扩大。
(1)主要特征和生育特性
茎杆园形,株高1.0~3.0米。每株分蘖10个,最多可达15~20个。多次刈割利用以后,分蘖可憎加数倍。茎生叶片16~25张,叶长30~100公分,宽1~5公分,叶片质地较柔软。穗状花序,穗长30~50公分,每穗着生种子3000~5000粒。生育期变化大,早熟种60~95天,中熟种100~130天,晚熟种130~180天。种子千粒重为6~10克。
美洲狼尾草喜高温湿润的气候条件,当气温达20℃以上时,生长加快。美洲狼尾草初期生长非常好。耐旱、耐湿性和高梁相似。耐酸、较耐盐,抗倒伏,并耐瘠薄。对氮肥敏感,只有在高氮服供给下,才能发挥其生产潜力。有极广泛的适应性,我国从南到北除酸性极强的土壤和中度以上的盐土,均可生长。它不耐寒,所以无霜期愈长的地区,其生物产量愈高。在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亩产可达7500千克,是解决夏季缺青的优质高产牧草。
(2)栽培技术
由于美洲狼尾草种子小(种子千粒重为6~10克),发芽后顶土能力弱,所以整地要精细。当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即可播种。在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地区,在4月中、下旬或5月底前后,在江苏北部地区在5月上旬播种,在华南地区可提早一个月播种。如果作刈割青饲料利用,在特殊情况下甚至7月初仍可以播种,但产量降低。根据整地好坏,一般采用条播,行距30~45公分,每亩用种1~1.5千克。在盐碱土上种植,用种量要适当增加。由于种子顶土能力不强,所以播种要掌握土壤湿度,在土壤湿度适宜时,播种后3~4天即可出苗。当幼苗生长到5~6张叶片时,中耕松土一次,以促进早发分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