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秧苗黄化的原因有哪些,防治办法是什么?

2021-11-29

水稻育苗期间极易出现幼苗黄化现象,发棵慢,长势弱,不利于培育壮苗。本文介绍水稻秧苗黄化的原因有哪些,水稻秧苗黄化的防治办法是什么,供参考。

水稻秧苗黄化的原因有哪些

1、基肥不足引起水稻秧苗黄化

秧苗三叶前生长主要靠胚乳,三叶后主要靠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养分。然而,不少人认为育秧期稻苗小,不需要多少肥料,因而基肥施用不足,氮素缺乏成了导致幼苗黄化的主要原因。

防治办法:每公顷秧田用尿素60-75千克,均匀撒于畦面。也可用1%尿素溶液,于早晨或下午叶面喷雾,每公顷喷液800千克。

2、化肥施用不匀引起秧苗黄化

秧田面积小,不利于反复耙耱作业,化肥施用多为撒施,不均匀,易形成"罗圈秃"。幼苗刚发芽时,叶色深浅基本一致,到三叶期后开始分化,黄的黄、绿的绿,黄与绿明显呈现出来。

随着苗龄的增大,黄化更为严重,植株不分蘖或分蘖少,叶片窄短,植株瘦小,自下而上叶片从叶尖开始干枯。

防治办法:用速效含氮、磷、钾三元复合肥,每公顷150-225千克,撒于根际周围,原则是哪一片黄撒哪一片。同时,用1%尿素溶液喷施黄化秧苗。

3、ph值高引起水稻秧苗黄化

土壤酸碱度对水稻生长有直接的影响,酸碱度对土壤养分的转化,特别是对磷和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影响较大。

适于水稻生长的土壤酸碱度近于中性,秧苗喜偏酸性土壤,ph值高,影响秧苗对养分的吸收,使秧苗因营养不良而黄化。

防治办法:对于ph值高的土壤,要通过调酸降低ph值,每平方米施用硫酸锌或硫酸亚铁10-15克,将ph值调整到4.5-5.0,以抑制霉菌活性,缓解土壤中微量元素的不足,促进叶绿素的形成。

4、种子覆土浅引起水稻黄化

播种时,种子覆土少,部分种谷外露,田面略干后土粒干燥,根系不能下扎,吸收不到养分和水分而形成黄苗。

防治办法:

一是用过筛的沤熟有机肥每公顷1500-2000千克,轻轻撒于畦面。

二是用宽约1.5-2公分的松土铲在秧苗株间轻划,使划起的土粒掩埋种子和根颈。

与《水稻秧苗黄化的原因有哪些,防治办法是什么?》相关的文章:

热门文章